文史专栏
首页>文史专栏

辛亥百年勾起的回忆

发布时间:2012-12-25 09:28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我不由想起一些往事:
    1946年8月底,那年我7周岁,父母送我去一所洋学堂读书,所谓的洋学堂,就是当时位于小镇西街毛家弄内的茜泾第一国民小学。
    这是一所老校,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初名茜泾初等小学堂,民国成立后,先后改称为茜泾乡第一初等小学、第一国民小学,1947年发展为完全小学后,改称茜泾中心小学。
    学校座西面东。进校门,是一间狭小的过道,迎面有一面照墙,墙上画着一个半身像。无论学生还是先生,一踏进校门,就自觉地向墙上的画像行鞠躬礼。级任先生将我们新生领到画像前告诉我们,那是国父孙中山先生,今后无论上午和下午,踏进校门,第一件事就是向国父孙中山先生行鞠躬礼,这是学校的常规。“国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称孙中山先生是国父呢?我不懂,反正每次进校门都学着先生和同学的样子向画像毕恭毕敬地行鞠躬礼。
    北雁南飞,秋去冬来,转眼间,一学期结束了,全校师生集中在一间大教室里举行休业式。休业式上第一个议程就是:面向挂在教室前方的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全体师生肃立,那位穿长衫的年长的陶先生,站在队列前,低着头,用低沉的男中音背诵“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据说那叫总理遗嘱。背完,大家还要默哀3分钟。这整个过程中是不容许有任何不敬或不严肃的情况发生的,我亲见个别学生因憋不住发出吃吃的笑声而被先生狠狠训斥的。然后是校长讲话,表彰优秀生,布置假期作业,发成绩报告单等。每学期的休业式都是这样。
    到我念三年级的时候,搬进一间向阳的大教室里上课。教室左侧有一排明亮的玻璃窗,右侧没窗,白墙上方写着: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红色大字。一位山东籍先生专门就这八个字给我们上课,他告诉我们,这是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中所提到的中国人的传统“八德”, 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这是我们做人的准则。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原有很好的道德,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就要把固有的道德先恢复起来,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位先生整整讲了两节课。
    那时,学校也开设唱歌课,教我们唱歌的是一位姓金的男先生,据说他读过什么乡村师范,他不但能教国语、算术,还能教图画、唱歌。他所教的歌,我记得印象最深的四首是:“满江红”“松花江上”“卖报歌”还有一首禁鸦片的歌。  
    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日趋丰富,我逐渐知道了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的好多故事。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他倡导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我终于明白了中国人民为什么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当我们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候,再回过头来,从更广阔的时空里看辛亥革命对中国革命的意义,看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国父”—— 对孙中山先生而言,确是当之无愧的!
    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在学校执教的先生大多已经作古,曾经的学生都已是耄耋之年,发生在这里烙着大革命历史印记的一些往事,已很少为人知道了。在辛亥百年的今天,我把这些沉淀在记忆深处的往事撰写成文,以示对国父孙中山先生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