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专栏
首页>文史专栏

“江抗战士”张宝权的革命生涯

发布时间:2012-12-25 09:23

    “江抗”战士张宝权,男,1922年2月出生于太仓市陆渡镇洙桥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9年2月参加革命,1947年在李堡战役中负伤,为三等甲级残废荣誉军人,1950年退伍回籍。1951年3月至1958年8月分别在太仓县陆渡区、双凤区纺织品公司任办事员,1958年9月至1959年2月任苏州九联钢铁厂党支部负责人;1959年2月至1971年7月任苏州开关厂工会主席,1971年7月任苏州机床厂工会副主席;1979年2月在苏州机床电器厂退休;1983年光荣离休(享受正处级待遇)。2010年8月3日因病逝世,享年89岁。

贫苦出生

    张宝权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张小香在村上是个道士,种田之余给村上逝者做道场,或者到附近庙内做“法事”赚点外快,弥补家庭开支;母亲龚阿奴是个勤劳的农民,耕种着3亩租田,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只有“坟地基”那么大,一年收获交掉租米后剩下无几,要养活全家5口人生活很是艰辛。一到春二、三月,常常“青黄不接”断粮,母亲只好给富裕人家“包三转青”(包农活或做另工)维持一家生活。
    张宝权13岁那年,照例应该上学读书了,可是母亲被一场重病夺去了生命,嗣后父子和姐妹4人的生活更为艰辛。
1937年张宝权16岁,那年8月14日,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上海,11月14日太仓沦陷,浏河、陆渡桥相继被日本人占领,特别是陆渡桥被日本侵略者狂轰滥炸,陆渡桥被炸坍,镇上的72家店铺、32家民房毁于大火,张宝权心头对日本侵略者产生了无比仇恨。又过了一年,张宝权觉得应该为父亲分忧了,于是跟着村上大人到附近集镇找点工作干干。就在1938年春,经人介绍在地方游击队——王士兰部下属分队当伙夫,为他们煮茶、烧饭,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混口饭吃。
    1939年春,驻在常熟的“江抗”(即江南抗日义勇军)来到太仓这个伪化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扩大抗日力量。“江抗”指导员朱慕陶同志经常深入新塘、岳王一带,与地方游击队战士促膝谈心,了解身世,做好分化瓦解工作。就在这时,张宝权积极与朱慕陶交朋友,秘密接受朱慕陶交给的任务,侦察国民党地方武装部队的活动情况,为挽救民族存亡,在地方游击队里伺机获取情报,传递信息,为“江抗”作“情报”工作。

智取敌情

    1939年6月,张宝权在新塘集镇的李三宝部队(仍属王士兰部队)当伙夫。10月的一天,发现驻在新塘南市梢顾家大地主家里的金建杨部队(属王士兰部队下属)从附近老百姓家调来几条农船,由士兵们搬运枪支弹药装到船上。机灵的张宝权借“送水”、“倒茶”为名,探听情况,经过一番打听,了解到原来金建杨这个家伙表面抗日,暗地里想投降日寇,勾结日伪干反共的勾当。


    于是,张宝权连夜把消息传递给“江抗”,朱慕陶指导员接到情报后经请示决定,立即组织一个排的兵力当夜紧急行动,赶到新塘镇顾宅大院,把金建杨部队团团包围,首先摸掉门口的岗哨,然后翻墙入院,30多个国民党游击土匪都蜷缩在被窝里呼呼大睡,真做着投降日寇、升官发财的美梦。说时迟,那时快,“江抗”战士们拿着冲锋枪,冲进里面齐声高喊“缴枪不杀、快快投降”,院内顽敌还未弄清真相,个个爬出被窝举手投降,有的负偶反抗,被当场击毙。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30多个游击土匪个个束手就擒,当场缴获步枪20多枝,手枪2枝,子弹数千发。

冒险转移

    1939年10月,张宝权跟随“江抗”指导员朱慕陶同志来到常熟“江抗”驻地,当即编入“江抗”指挥部教导队,与战士们并肩作战在常熟的塘市、任阳、支塘、梅李一带,积极参加分化瓦解敌人,发展抗日统一战线,扩大抗日力量。在部队里,他曾参加过“夜袭昆山火车站”、“攻打六巷”和“袭击阳澄湖土匪”等战斗十余次。1940年春,参加了教导队集训,提高思想觉悟,苦练杀敌本领。这年5月,张宝权调入“江抗”二支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6月,日伪开始“清乡”,在我“江抗”活动地区从水路到陆路实行全面封锁,他们打“竹篱笆”、拉“铁丝网”,设立检问所,妄图消灭我们“江抗”力量。


    我们“江抗”战士组织起来开展艰苦的“反清乡”斗争,白天隐蔽在“青纱帐”里,晚上出来打击敌人。后来,敌人十分狡猾,命令老百姓将未成熟的青稻子都割掉,使“江抗”战士无处藏身。在这种形势下,根据上级指示“保存实力、向苏北转移”。那时,张宝权被编入沙洲县十八旅特务连。这个连共有18人,在沙洲县地下县长(兼统战部长)的带领下,一边坚持战斗,一边同时向沙洲的长江边转移。由于艰苦的生活,连队里有的战士思想上经不住考验(特别是粮食困难),随即叛变投敌,有的被敌人引诱杀害,仅一个月里,18个战士到达沙洲县境内时仅剩蔡悲鸿、通讯员和张宝权3人。这3人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向长江边转移,途中依靠老百姓住在农民的猪棚里。没有吃的,只能吃猪吃剩的豆粞过日子,有一夜摸到长江边了,又发现敌人在江边有带电的铁丝网阻拦。蔡悲鸿深入群众后了解到这电网在晚上6点到8点间是不带电的。于是向群众借来凳子、台子,在不带电期间搭成“高桥”越过封锁线。翌日凌晨,再搭乘长江里的贩猪船,3人历经千辛万苦总算到达苏北根据地。